平衡针对人皮层痛觉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平衡针对健康成年人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探讨平衡针镇痛即时效应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方法:20例健康成年人,刺激电极位于受试者内踝后2~3cm内侧胫后神经皮支分布处,平衡针刺对侧上肢腕部踝痛穴,观察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后5min,针后10min皮层痛觉诱发电位的P40,N45、P60、N75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 结果:P40、N45、P60、N75的潜伏期在针刺即刻明显延长(P<0.01,或P<0.05);N45的波幅在针刺即刻,针后5min,针后10min均比针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三个波的波幅变化不明显. 结论:平衡针灸的即刻镇痛效应表现在对皮层痛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产生了变化,特别是N45的变化尤为明显.通过实验我们认为:平衡针灸快速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信号阻滞了痛信号的传导和抑制了皮层痛放电神经元的数量有关。
平衡针灸 皮层痛觉 诱发电位 生理机制
袁红 黄大鹏 武燕 王文远 陈占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0-184
2012-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