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

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治理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但是具体行业层面的共生效益存在不确定性,仍需针对性的定量化工具进行具体化评估.国际相关评估结果因存在气候谈判利益相关,可靠性有待建立在国内数据基础上的研究验证.而国内已有研究缺乏对行业部门整体技术系统的模型计算,不能回答全行业层面的共生效益问题;目前的政策制定也未将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协同作用纳入统筹考量. 针对上述研究缺口,本研究以中国电力、钢铁、水泥三个典型行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底向上建模、多目标规划及情景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完整的行业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减排共生效益评估和政策分析方法学。 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行业共有71项技术措施(占48.6%)具有共生效益。污染物治理技术大多增排二氧化碳,但是受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约束,必须加以采用,利用模型在技术系统中选择给定约束下成本有效性最优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对于现有政策,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电力、钢铁、水泥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2-15%。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行业分别在碳强度削减20%、3-4%、15%时达到最大空气污染物共生效益值53.6亿、7.22亿、15.6亿。在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单位碳减排成本和减排成本变动速率三个因素的基础上,建议三个行业202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15年削减10-14%、1-2%、8-12%。

行业部门 温室气体 空气污染物 减排行为 共生效益

温宗国 谭琦璐 许金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4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国内会议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2

2016-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