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互联网+”核电调试信息化应用

早期以流程为中心的核电工程信息化存在种种局限性,如架构陈旧、扩展性差、用户体验不友好、工作流引擎不够强大、数据不标准、接口复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依托公司智能电站项目顶层设计方案,本文分别从架构规划、应用场景、数据资产等方面阐述详细的建设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调试板块业务,应用架构可划分为调试作业、工程管理、项目决策3个层次。 调试作业层主要实现现场调试活动的全面信息化,包括工作执行过程记录、电站技术状态数据记录、调试资源管理等功能。以进度为主线,建立调试标准工作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包的编制、打开、关闭过程全部围绕工、料、机、法、环五要素进行。 工程管理层主要实现从直接调试活动中分离出来的调试管理活动的信息化。从调试职能管控的角度划分为13个功能域: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安全、物资、接口、移交、文件、变更、环境、票证。 项目决策层通过在线业务的自动化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管理者对可能影响项目层级控制目标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进行决策、下达指令。智能调试需实现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实体可视)、管理指标监控系统(管理可视)以及各关键指标的动态图形显示(技术可视)。 调试的总体功能架构包含PC端功能架构和移动端功能架构,PC端功能分为作业层、工程管理层、项目决策层;移动端架构应采用统一授权、统一登录、统一任务中心的集成架构,应支持多语言,同时需引入强大的第三方应用,如讯飞语音输入、Lync融合通信实现随时随地多方视频会议等。

核电站 工程调试 软件设计 功能模块 互联网思维

方友文 张福全 叶亮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24

国内会议

201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

天津

中文

439-440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