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本文介绍了新疆地区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区域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的探究,根据工程实例归纳总结了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提出适宜的处理方法及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地基湿陷的主要条件是上部附加应力和水,水是主导条件,并且必须渗入到地基中。防治湿陷就必须要消除渗水条件,阻止水向地基里渗透。如采用大能量的夯击能进行强夯、采用一定长度的灰土桩处理来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使土体形成密实的硬壳层,降低上部土体的渗透性,使土体由微透水层转化为微透水层,通过地基处理使得地表形成一定厚度的处理处理后的硬壳层既能防止垂直渗透,也能起到防止侧向渗透的作用。同时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增加一定厚度的灰土垫层隔水层,且对建、构筑物均采取严格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则能取到更好的隔水、阻水效果。同时为防止侧向浸水引起剩余湿陷量产生,应做好场地内及周围的地表防水、排水措施,建、构筑物外地表应设置一定的排水坡度,同时加强防范,对场地排水措施和阻水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查,即时处理。通过以上所述的部分处理湿陷性土层后,只要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即使剩余湿陷量大于规范要求,但通过地基处理和严格的防水措施使得外界来水无法渗透到下部湿陷性地基土中,剩余湿陷也不会发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和工期,提高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减少了地基处理施工的难度,对于一般的轻型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在大厚度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上很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渗水条件
褚衍辉 杨全红
新疆电力设计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国内会议
河北石家庄
中文
380-386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