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概论
我国素食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国素食虽然不是宗教的直接产物,但其兴盛与完善却与宗教有关。在中国素食发展史上,汉代以后,中国的素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以烹制素食的原料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汉代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大量的异地瓜果蔬菜品种,以及传说的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等,为丰富素食的品种和普及素食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国强争霸,在物质财富不很富裕的情况下,自奉节俭,常常茹素,这自然给他的下属及世风带来一定的影响。再者,两晋时期,从“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笑傲王侯,避祸山林,崇尚清淡,自甘淡泊,以为“食肉者鄙”,这对素食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素食得以兴旺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佛教的兴盛和思源清修的发展。明代时,宫廷对素食十分讲究,清代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素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清代素食分寺观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和市肆素菜四大类十二个分支。素食发展至今,仍甚流行。
素食文化 膳食结构 合理营养 养生理念
邢湘臣
国内会议
2012·中国香港世界中联第三届药膳食疗国际学术大会暨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香港
中文
288-290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