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亚地区水稻-玉米轮作体系中的钾素管理

土壤钾素有效性主要由土壤矿物组成决定.主要含钾矿物的风化程度、化学风化途径,以及土壤中不同钾素形态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决定各种土壤不同供钾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南亚地区以谷类为主的集约化种植系统中,制定相关的钾素管理措施时应当考虑到土壤钾素供应能力的显著差异.稻-稻轮作和稻-麦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钾或非优化施钾处理中,钾素施用及钾素收支负平衡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极其显著.南亚地区钾肥推荐施用面积通常较大,但农民常不施钾或者将作物秸秆移出田间.这些做法会明显影响南亚地区新兴的水稻-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的产量及土壤钾素肥力水平.水稻-玉米轮作体系中的干物质产量远远高于稻稻或稻-麦轮作体系,因而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物质也非常多.本文评估了南亚稻作体系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钾素形态和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长期定位试验作物产量及肥效、集约化稻作体系中钾素平衡以及秸秆对后茬作物的供钾影响.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水稻-玉米轮作试验中,不论是已经完成的还是尚在进行中的试验,其结果均表明该轮作体系具有高生产力,玉米和水稻的施钾效果和钾素利用效率变化较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基于作物的田间养分精准管理措施,并讨论了水稻-玉米轮作体系钾素高效管理对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

水稻 玉米 钾肥管理 轮作体系

J.Timsina V.K.Singh K.Majumdar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Bangladesh Office, Dhaka, Bangladesh Project Directorate for Farming Systems Research, Modipuram, Meerut, India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Institute, South Asia Program, Gurgaon, Haryana, India

国内会议

第12届ISSAS-IPI植物-土壤系统钾素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92-210

2012-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