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以黄河三门峡工程为例论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众所周知,黄河三门峡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当时国内外对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均没有实践经验,对河流泥沙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入全面,黄河三门峡工程在规划设计中主要在泥沙问题上出现失误,导致工程1961年9月蓄水运用后出现库区泥沙淤积等很多问题,工程不得不进行改建.经过1961~2001年一系列的改建和运用方式的调整,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极大的减轻,有的问题还得以解决,但是有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论和探索.黄河三门峡工程使人们认识到:在有泥沙河流上兴建水利枢纽要考虑泥沙问题,特别是在多泥沙河流上泥沙问题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泥沙对水利枢纽工程产生的问题主要为对坝体受力的影响、水库泥沙淤积、淤堵进水口及电站尾水、压垮拦污设施、对泄流建筑物和水轮发电机组磨蚀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在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解决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坝址、具有足够的泄流规模、合理枢纽布置、优化工程结构和设备设计、改善枢纽管理运行等.黄河三门峡工程50多年的建设和运用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泥沙规律,工程措施得当,在多泥沙河流上是可以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并且完全可以常年兴利运行.黄河三门峡工程是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典型案例,教训是深刻的,它为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和实验基地,其解决泥沙问题的理论和经验是伟大的创举,对于有泥沙河流上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水利枢纽工程 泥沙处理 坝址选择 泄流规模 工程结构 运行管理

刘友营 孙亮 李星瑾 孙佩 孟峰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河南三门峡,472000

国内会议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郑州

中文

567-572

2011-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