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鸡IMF含量分子聚合效应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以岭南黄鸡商用品系为基础群,通过定向选配和常规选择组建了分子聚合和对照群体,利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分型,最小二乘方法分析结果表明,A-FABP基因T51C位点、H-FABP基因G926A位点及其合并基因型对90日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利用REML方法估计的遗传贡献率和表型贡献率分别是13.48%和3.18%,11.69%和2.88%,29.01%和7.85%.分子聚合群体中有利纯合基因型CCAA个体90日龄的胸肌IMF含量、腿肌IMF含量、体重、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劣势纯合基因型TTGG个体,其中胸肌IMF含量与对照群体基本一致,体重、胸肌重和腿肌重高于对照组,腿肌率略低于对照组,腹脂重和腹脂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可以将CCAA基因型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直接选择提高鸡IMF含量,同时实现对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和腿肌重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反应.
鸡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脂肪含量
李春雨 瞿浩 马杰 陈鹏 杨纯芬 舒鼎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93-198
2011-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