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区域水体的病原菌检测及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频繁发生。造成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殖区水体的不断恶化,这对水产经济物种的规模化养殖和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养殖区域水体质量的下降为各种水产致病菌提供了温床,是水产养殖物种细菌性疾病暴发的根源所在。所以,对养殖区域水体的病原菌检测及其防治是对各种疾病对症下药的关键所在。文章介绍了水质恶化的原因,阐述了弧菌类、杆菌类等主要病原菌分类,并提出水质调控与病原菌的防治。养殖水体的保持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保持水体的流动性。换水的关键是水源水质要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其次换水时机要掌握好,不能等水质过老才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就应该换水,这样既能长时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也降低了每次的换水量,避免大量换水造成温差过大给养殖作物造成应激。6-9月由于气温较高是细菌性疾病暴发的高峰期,要做到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10-20cm,先排水后加水。在换水时可配合消毒剂的使用,可对寄生虫、细菌等病害进行有效的预防。无特殊情况可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条件的渔民也可选择生物制剂来清除水域的病原菌。如蛭弧菌等细菌寄生生物通过寄生在细菌体内,来清除水体中的病原菌如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最终达到调节水体微生态,使之有利于养殖物种的快速和健康生长。改善底质的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它们具有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但在生物制剂的使用期间应注意不要与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同时使用,这些药物会使益生菌群失去活性。
水产养殖 病原菌检测 疾病防治 水体质量
姜南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485-487
2011-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