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构建”三维空间”模型,培育”网状体系”服务--如何实现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最大社会价值

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研究最近有不少新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建筑空间、服务空间、网络空间、人文精神空间等,社会空间(或称第三空间)的延伸是一新课题.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多以阵地为主,此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藏书空间与借阅空间。现在的建筑与活动的例证说明,有不少同仁或政府机构的行政指令是偏离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如果按一空间概念进行剖析,信息中心与信息资源成一层面;读者服务平台与全民阅读成一层面;人文精神理念与真诚合作组织成一层面。如此,就构成了图书馆公共空间的三维模型。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的最大体现借助于网状管理模式的运用。图书馆多是因内部的“人员关系复杂”而制约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只有让人人(包括馆员、读者与用户)都成为管理者,全员控制服务的拓展,才能降低控制的成本,堵住领导控制的漏洞,真正做到细节的控制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图书馆 公共空间 最大社会价值 三维模型 网状管理模式

朱志强

南通市图书馆

国内会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

贵阳

中文

22-26

2011-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