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小资社会向中资社会转型

从小资社会向中资社会的转型的角度说一下杭州的治理结构变化.一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当代发生的从小资社会向中资社会转型,实际上涵盖了很长的历史.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大致解释了中国与西方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差异-中国工业化不仅只能是内向型原始积累,而且在短期完成自我剥夺;这与西方外向型原始积累伴随几百年的殖民化的屠戮和奴隶制剥夺,有本质性的差别。 本源于小资的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是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表达多样化。同期,中国出现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也出现了大量因利益纠纷而引起的诉讼、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这些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很难被来自西方的传统阶级政治理论统一归纳为对抗性冲突,也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意识形态把它们归结为阶级矛盾。 鉴于此,杭州地方政府正在借鉴以往“单位制”和“集体制”的经验教训—化解小资社会过于分散的交易费用,使利益诉求相对集中地表达;帮助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重构多样化的自组织。以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我们”作为群体概念,来引导复杂利益需求的组织化表达。杭州地方政府在治理结构调整中所作的诸多诱导性制度改进,是主动的、有积极意义的尝试,目的是自觉地朝着这个多元化社会基础上构建良性治理方面努力。

地方政府 社会转型 治理结构 利益需求 组织化表达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国内会议

2011(杭州)生活与发展国际会议暨生活品质全国论坛

杭州

中文

13-16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