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种参与和共治
作者主要研究社会组织,这一两年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杭州社会治理与创新的实践及经验.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在全国的十几个城市作了一些调研,重点关注社会管理创新.中国社会正在沿着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径发育和成长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有两个值得探讨的概念: 第一个是群众社会,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群众社会,而是探索群众路线,通过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用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群众的问题,这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目标. 第二个是人民社会,这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概念.杭州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建构起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形成了一种可称为“共治”的机制,达到了多方参与和共同治理的目的。做了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七八个案例,深感杭州的主政者们一直注重推进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化解分歧,消弹对抗,协商互动,最终达成共识。这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更准确地说,这是主体性在互动的张力中探索达到的公共领域。这样的公共领域中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的主体,如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媒体,以及学界和社会精英,也包括外来人口。杭州搭建的这样一种参与和共治的平台是积极开放的,其中也包括通过媒体形成的圆桌会议和网络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进出是自由的,讨论是开放的,参与是平等的。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也成为主体之一,人民包括了阶级性,公民的概念超越人民的概念之处在于它的全民性,这就是今天会议主题所用的“我们”的概念。“我们”是公民的概念,它放大了群众,放大了人民,放大到全体社会成员,甚至还可以放大到人类以外,其他的生命体甚至也可以包括进来。这样一种主体性的空间是无限开放的,因而是具有更高合理性的。所以很赞同“我们”的概念。当然在这个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政党怎么改革,政府怎么改革,等等,这些问题不是杭州自己能做到的,但杭州在实践中已经触及这类更具根本性的问题,包括朱教授开始的时候说干部已经有这样一种觉悟和认识,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在推进执政党自身的改革与定位.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推进政治改革和政府改革。
社会管理 创新理念 共治机制
王名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5-26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