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价值理念的历史考察
”我们”价值理念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在普遍贫穷落后的社会条件下,追求温饱等基本生存条件是出自本能的行为,不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只需要解除那些人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迸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价值理念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最核心的东西,是社会主义最本源的含义。当然,对中国来说,“我们”价值理念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思想解放和体制转轨的产物。中国的新的社会制度是通过革命,由政治权威依托军事力量的后盾建立起来的。 和谐社会就是“我们”之间互助、互利、互谅、互让的社会。要形成这样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而且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我们”的价值理念,引导每一个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引导每个社会群体理解和善待其他社会群体,并且使这样的价值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共建共享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使每个人和后代生活得更美好。而现在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大流动、大迁徙和社会重构,正在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这种局限于熟人圈子的“我们”理念就不适应了,例如只在熟人之间讲诚信,对陌生人不讲诚信,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今天倡导“我们”价值理念必须意识到并且自觉克服传统文化的这种局限性,适应新的时代。形成“我们”价值理念需要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建设 价值理念 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蓝蔚青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3-48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