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从身边构筑时代的”我们”
各位专家的发言,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有的从小型共同体建设方面展开;有的从美院艺术家们参与城市的设计建设角度,谈归属感和融入城市问题;有的从科隆公民参与地方行政方面,介绍其途径和做法;有的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公民参与的角度,探讨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怎样形成一种共同的目标,建立一种信任关系;有的从行业角度,谈如何实现行业的国际合作;有的从自身角度来谈从”我”到”我们”的心智成熟问题.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得到了很多启发.我的理解是,在”我”与”我们”的关系中,”我”应在”我们”中寻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在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过程中,融入”我们”的群体.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理解这个《决定》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文化积淀形成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理论创造,也是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道德风尚的价值坐标。在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在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结构调整深化,利益格局不断重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促进内在的“我们”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核心价值观 归属感 认同感
辛薇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1-85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