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与实践参与--兼论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理论与实践、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者。当结合图书馆情报学的学科使命和研究任务思考它们,不难发现,以往的讨论存在若干有待澄清的地方。首先是“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涉及的以下关系:研究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实践。现有的很多讨论都把理论与研究等同,然后把它们与实践对立,然后指责它们脱离实践。本文的阐释显示,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结果不是只有理论一种形态,而是有很多形态。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理念、理论、技术(包括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案。不同的研究结果具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因而与实践具有不同的沟通渠道和关系。理念与理论只有转化为从业者的智慧(批判分析能力、洞察力、预见力等),才会影响实践,而一种理念或理论能否转化为智慧,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它被理解和吸收的程度。与理念与理论相比,技术与方法只有在被运用的时候,才会影响实践,其应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取决于应用情境和方式。与技术和方法相比,问题解决方案或许与具体的实践问题具有最直接的联系,但即使是解决方案的价值,也受到实施过程的影响。因而,用单一的实践标准判断所有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显然不合适。其次是本土化讨论涉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本文显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非相互对立的取向,当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创新图书馆情报学知识体系时,国际化应该成为主要的取向;当研究活动的目标是支持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决策或实践界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本土化应该成为主要的取向。这也表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其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判断研究活动的效果或贡献时,实践价值与本土化取向兼容,理论价值与国际化取向兼容。
图书馆情报学 知识创新 实践参与 国际化 本土化
于良芝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