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特色与创新--纪念《图书馆学基础》出版30周年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入门课。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入学后接受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们对专业学习有没有兴趣,第一门专业课起着导向作用,教材内容对学生专业思想意识的确立以及以后专业学习兴趣的发展极其重要。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图书馆学教育需要图书馆学教材,为图书馆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图书馆学教材需要反映图书馆实践,通过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为图书馆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是联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教育的枢纽和桥梁。学术发展的根本在于一门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的深刻解读,这是一个学术价值确立的过程。21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发展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即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定位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即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最大价值是什么;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即中国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价值判断。显然,这种对学科和学术生命的关怀,只有在把学科或学术真正作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科学,而不仅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来冷静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基于对图书馆学本身更深入的把握以及对中国图书馆学和西方图书馆学发展历程的反思,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和制度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图书馆学完成了其价值定位。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定位于真正关注中国图书馆事业,研究中国图书馆学的理论构建和提供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这种定位不仅符合图书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也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学发展的要求。把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现在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职业精神指引下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贡献上。提供良好的服务本来就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但是这一取向必须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淀,使人们意识到图书馆学研究必须充分关注社会总体的发展,根据中国社会发展来寻求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动力,从而推动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图书馆学 教材研究 基础理论 价值定位
高俊宽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61-6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