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探讨及展望

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公布了《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决定,决定指出”2011年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政策的春风吹响了我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号角令,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改革的决心和推进力度之大跃然纸上. 政策支持、公众拥护、时代呼唤下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代表着民众对图书馆责任的价值诉求,不仅将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等机构产生一次转折性变革,还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一次全新的挑战和契机。作为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界,也正在业内激起一股巨大的冲力,以一种激烈探讨、积极参与的方式,来迎接这一轮图书馆平等、免费公共精神的本色回归。在我国所有公共图书馆面向全体公众免费开放,展现国家和城市的人文精神与气度之时,免费开放只是我国朝文化的公共领地大步迈进的第一步,免费之后的转型更值得期待。在图书馆硬件越来越先进的同时,不能将免费开放简单地理解为“政府补贴、开门迎客”,也不能因为免费开放而偏离图书馆的专业水准,降低服务质量;而是要在图书馆“软实力”建设上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不断改善阅读环境,提高馆员素质和读者服务能力。

图书馆管理 免费开放 公共精神 服务理念

李怡梅

长沙市图书馆

国内会议

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

深圳

中文

215-226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