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江牡蛎抗腹泻性贝毒机制的初步研究
为揭示P-gp在双壳贝类体内耐受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喂饲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使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摄入DSP毒素,观察了DSP在近江牡蛎鳃组织中的累积情况,分析了DSP暴露下近江牡蛎鳃组织P-gp活性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摄食利玛原甲藻后,近江牡蛎鳃组织中的DSP毒素含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染毒12h、24 h、48 h和72h后鳃组织中OA的含量分别达到60.22 ng/g、74.49 ng/g、99.48 ng/g和169.95 ng/g,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染毒后,近江牡蛎鳃组织中P-gp的活性显著升高,染毒12h、24 h、48 h和72h后,罗丹明B排除速率为对照组的2.0~2.9倍;P-gp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为对照组1.36~1.74倍.这些结果提示近江牡蛎对DSP毒素有一定的累积和耐受能力,DSP毒素能明显上调近江牡蛎鳃组织中P-gp mRNA的表达,P-gp在近江牡蛎耐受DSP毒素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江牡蛎 腹泻性贝毒 P-糖蛋白 抗性机理
刘望鹏 杨维东 李宏业 刘洁生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广州 510632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3701-3706
2011-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