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环氧丁烷在人胚肝L02细胞中诱导DNA损伤的机理研究

1,2,3,4-双环氧丁烷(1,2,3,4-diepoxybutane,DEB)是1,3-丁二烯(一种致癌性的空气污染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1,3-丁二烯致癌性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发现DEB能够在活细胞中引起DNA损伤,但机理尚不清楚.本文用彗星实验技术研究了DEB是否能够在裸露的DNA上直接引起损伤,发现DEB确实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损伤.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产生的损伤并非DNA断点,而是碱性不稳定位点(alkali-labile sites,ALS).ALS在彗星实验的强碱性(pH>13)条件下被转化为断点.结合文献中报道的结果,我们推测这种损伤的机理是DEB与DNA中的鸟嘌呤碱基发生反应产生N7位的加成产物,这种加成产物在生理条件下不稳定,通过糖苷键的断裂(即化学脱嘌呤过程)而分解,从而形成无碱基位点(apurinic/apyrimidinic sites,AP位点),一种ALS.然而,通过化学脱嘌呤过程产生ALS而导致的断点只占DEB处理的活细胞中形成的断点数目的小部分,说明活细胞中DNA断点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细胞机理(如碱基切除修复)而产生的.

环境毒理学 双环氧丁烷在 胚肝细胞 DNA损伤

张新宇 温莹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200444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乌鲁木齐

中文

3711-3713

2011-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