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年台湾海岸环境营造规划案例探讨

海岸环境变化乃为自然平衡之过程,任何海岸建设均将影响自然海岸,由于往昔对海岸过程不够了解,而造成天然海岸之流失,进而影响人们之亲水权力.基于环境永续理念,首先介绍近年台湾所推动之计划如花莲南北滨海岸、白沙湾、新竹港南、台南北门及七股、高雄西子湾、台南安平港等多处海岸环境营造计划,并综合目前台湾实际执行之二处成功案例(高雄西子湾海岸环境营造工程、台南安平港人工养滩计划)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关海岸保育新思维,即海岸土地开发利用,应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对抗自然为出发点: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对抗自然为出发点,对已受灾害破坏严重地区,积极推动复育,以期恢复自然生态。另对已开发过度之环境敏感地区,逐渐降开发强度,减少人为的侵扰,进行自然保育。海岸防护规划理念应以面的保护取代线的防护:早期海岸保护的主要措施皆以线的防护方式,在高滩地上构筑堤防来防止海水入侵及土地流失,固然有些地方达到了目的,但有些地方反而招致堤前滩地消失及越波量增加以致堤防崩塌,亦常因加高堤防或堤前放置消波块而导致与自然不协调之景观。近年相关案例皆朝向面的防护理念来规划,其主要是利用突堤、离岸堤、缓倾斜堤、养滩、人工潜礁、人工岬湾等保护措施作复合式组合,来降低波浪对海岸的作用,达到海岸保护的目的,另亦可藉由扩大沙滩宽度来增加海岸生态多样性及景观游憩功能。加强海岸管理机制:加速制订相关法规及管理计划、设立海岸复育专责单位、建立海岸管理及复育机制、充实管理及复育人力、明确划分各相关单位权责,并加强纵、横向联系,以落实海岸管理、复育工作。建立使用者付费之建设观念,河海共治以求永续,勇于尝试以求最适工法,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任何工程进行须取得当地居民认同方属可行,尤其新工法之实施,由于当地居民不了解且目前之保护方式对他们而言已甚为安全,今拟采新方式以保护其财产安全,必遭当地居民质疑与挑战,因此宜多加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让其了解采新工法保护会更好,以争取认同;若仍难以获得认同则建议采取以新工法保护达成一定成效后再进行既有保护措施之拆除,如此,方能较为当地居民所接受。

海岸工程 环境营造 保育理念 资源利用

廖学瑞 张钦森 朱志诚 郭少谷

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太原

中文

1081-1088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