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水下沙洲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九段沙为例
九段沙尾水下沙洲位于长江入海河口前沿拦门沙河段,其发育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海水沙与海洋动力条件之间的抗衡作用.近几十年来,流域建坝、调水以及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得长江河口的水沙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已严重影响到九段沙等河口沙洲的发育演变过程.以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这一典型区域为切入点,基于实测水文泥沙、地形地貌资料,分析研究该区域内的动力沉积特征、冲淤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机制,尤其是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深水航道导堤工程建设对该区域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九段沙尾水下浅滩在”风浪掀沙、潮流输沙”机制作用下与邻近河槽水沙交换频繁,并且以涨潮输沙占绝对优势,有利于浅滩的持续性淤涨发育;2)流域来沙是九段沙整体长期演变的控制性因素,近期受南北槽分水分沙变化影响,南槽上口段出现普遍冲深,下口段河床及两侧边滩则普遍淤高;3)在深水航道工程开工兴建之后,九段沙尾及其邻近水域潮流场与工程前相比变化显著,研究区域向海一侧出现侵蚀内退现象,但其高滩部分却仍在不断淤进涨高,故呈现出”涨高不长大”的发育特征;4)由于河口来沙的逐渐减少,海域来沙以及区域内的局部泥沙交换成为维持研究区域沙洲淤涨发育的重要来源.
入海河口 沙洲地貌 冲淤演变 动力响应 水沙交换
赵建春 李九发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113-1118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