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徐六泾河段新通海沙圈围工程潮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利用长江河口段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研究新通海沙圈围工程实施对工程河段水动力及河床冲淤的影响,分析可知,下游新通海沙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沙体上团结闸串沟发展,对新开沙夹槽下段水道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河道放宽,涨落潮流路不一致,白茆小沙、白茆沙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本河段局部滩槽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狼山沙继续西移,狼山沙西移,导致新开沙发展变化。下游新通海沙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沙体上团结闸串沟发展,对新开沙夹槽下段水道产生不利影响。新通海沙围垦实施后,理顺了水山码头至海门港前沿的涨落潮流路,形成了徐六泾节点河段北岸顺畅稳定的导流壁。围堤前沿涨落潮水流增强,前沿刷深有利于围垦区前沿十多公里深水岸线的形成和深水泊位的开发利用。河道缩窄,徐六泾主槽涨落潮水动力增强。新开沙夹槽的维持,受涨落潮流的共同作用,下游新通海沙围垦对上游新开沙落潮水流的影响甚小,对涨潮水流影响较落潮水流为大。围垦工程实施后涨落潮流路有所理顺,水山码头前沿涨潮流增强。下游新通海沙围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游新开沙夹槽时好时坏的不稳定状态,新开沙夹槽的稳定和开发和利用,要进一步通过新开沙、通洲沙、狼山沙的综合整治来根本解决。

河道整治 圈围工程 水动力特征 河床冲淤

吴道文 夏云峰 杜德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太原

中文

1164-1167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