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墩基础的局部冲刷

大型墩基的最大冲深、形态及与单向流冲刷的比较等,是建设、设计部门决策、设计及防护时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接近长江河口的苏通大桥墩基局部冲刷为例,着重讨论近河口水域大型桥墩基础的局部冲刷,对潮流与单向流的冲刷结果进行比较,给出两者间的折减值,并对部分冲深预报值进行了原型验证.试验显示:优势径流对局部最大冲深起到主导作用;反向潮流速在调整冲刷形态和冲刷深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墩体两端迎水、双向供沙是使潮流冲刷形态有别于单向流冲刷形态的重要因素,潮流下的墩基冲刷形态呈两头深中间浅的马鞍形,单向恒定流下冲刷形态呈前深后浅的勺状形。由于反向水流供给了泥沙,潮流形成的最大冲深小于单向恒定流情况。在苏通大桥主墩尺度和水动力条件下,桩套箱结构墩基最大冲深折减系数k=0.78~0.83,钢沉井、钢围堰结构墩基最大冲深折减系数k=0.75~0.88,与国内外有关潮流试验的折减系数较为接近。未作防护的墩基局部冲刷严重的实例说明在水流动力强劲、底质抗冲性能差的水域中投建规模宏大、基础结构复杂的桥梁,为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大桥安全稳定,对墩基底部及周边受冲区域采取防护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公路桥梁 桥墩基础 局部冲刷 潮流作用 单向流

卢中一 高正荣 黄建维 韩信 刘建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交通部港口航道泥沙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太原

中文

1300-1304

201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