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生态条件对马铃薯块茎比重的影响

以分别来自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科所的300个马铃薯无性系为材料,将每个无性系分为3份,分别种植在哈尔滨、克山和加格达奇,来比较不同生态环境对马铃薯块茎比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00个无性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块茎比重的表现比较稳定.然而,不同来源的材料对环境条件的反应不同,表明对环境的反应差异仍然是由其遗传基础决定的.相同的材料,其块茎比重的表现程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也表现出了差异,表明在对决茎比重进行选择时,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块茎比重总体上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稳定,但有的群体(H群体)在地区间稳定性差。研究表明这个群体的单株块茎重在地区间稳定性也较其它群体差,而单株块茎重和淀粉含量是显著相关的。这表明这个群体包含的材料较其它群体复杂,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各个材料的反应趋势差异较大。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全生育期日照时数长短相关。不同的材料生育期不同,这本身就对材料间块茎比重差别有影响。而在加格达奇无霜期短,这样早熟材料生育期容易得到满足,而晚熟材料生育期不能得到满足,这又造成了材料间的块茎比重差别,这可能是同一选种群体在加格达奇种植,材料间块茎比重差别明显的原因。

马铃薯 块茎比重 淀粉含量 日照时数 生育期

徐建飞 王凤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2011中国马铃薯大会

银川

中文

195-200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