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电开发对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长江流域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大坝数量为全国之最,这为支持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急需的清洁能源.中国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淡水养殖业和内陆捕捞渔业(占全球捕捞鱼产量的1/4以上),其中大部分来源于长江(长江至少有370种鱼类).本文对长江水电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对鱼类种群下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缓解水电开发的影响、保护渔业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探讨.尽管水电开发具有一定的经济环境效益,但它对内陆捕捞渔业和淡水养殖业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坝对鱼类运动造成阻隔或时滞、水轮机对鱼类造成的死伤、栖息地变化或淹没、环境流改变、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平衡关系打破、河流连续性理论和洪水脉冲理论描述的生态过程受到干扰.长江1954年的年捕捞鱼产量约为427,000t,目前下降到100,000t,不及1954年年捕捞鱼产量的1/4.长江干支流梯级有多个水头差100m以上的水电站,大部分没有建设过鱼设施,这可能是造成鱼产量下降的部分原因.虽然对缓解威胁鱼类资源的不利环境影响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还是很复杂.通过建设过鱼设施有可能部分缓解这种影响,其他措施如增殖放流站和集运鱼系统等可能也是需要的.目前过鱼设施成功的先例和经验主要基于北温带地区而且大多针对鲑鳟鱼类,应用于中国鱼类还存在问题.

渔业资源 水电开发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Paul Kemp Lynda Eakins 韩德举 常剑波 石雪涛

国际生态水力学研究中心,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Highfield,Southampton,SO17 1BJ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578号,430079 三峡大学,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443002

国内会议

第四届长江论坛

南京

中文

159-167

2011-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