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流域水生生态敏感区分析

随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有关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日益加强,生态敏感区研究业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流域大规模的开发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敏感性增强.本文分析了导致长江流域水生生态敏感区形成的四大主要原因,即过度围垦、过度养殖、过度捕捞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并针对水源地、河岸带、河口、野生生物栖息地等生态敏感区分别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建议,首先必须加大研究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有的放矢地实施开发战略,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比如对水源地和河岸带的保护、对河口的保护、对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从而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进步.

生态敏感区 水源地保护 河口保护 栖息地保护 长江流域

赵先富 马沛明 胡菊香 陈小娟 吴生桂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国内会议

第四届长江论坛

南京

中文

181-185

2011-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