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回顾性总结医院2001年9月至2009年8月间参与治疗的共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过3h的患者归入延迟降温组(n=1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0、12、24、48、72h的肌酸激酶(CK)数值和乳酸脱氢酶(LDH)值,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升压药使用时间,分析亚低温在热射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结果:入院24h后延迟降温组CK值显著高于亚低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LDH值在24~48h后开始下降,48、72h时亚低温组的LDH显著低于延迟降温组(P<0.01).亚低温组与延迟降温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和25.0%(3/12,P<0.05);亚低温组使用升压药的时间(68.5±39.7h)明显低于延迟降温组(228.7±139.7h,P<0.01). 结论:迅速应用亚低温能有效减轻脏器损伤程度、改善热射病患者全身情况及预后,是EHS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劳力性热射病 疾病治疗 亚低温 疗效评价 预后评估
刘辉 宋青 周飞虎 潘亮 康红军 谢菲 岳慧
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4-196
2011-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