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放大镜下汝窑与南宋官窑青瓷新视野--由鸿禧美术馆藏青瓷标本谈起

本文阐述汝窑及南宋官窑的制作,借着千百年来青瓷烧造经验的传承,对于窑内气氛的掌控及釉料配方的改革,各自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釉色。清凉寺汝窑虽以民窑为基础,但针对北宋皇室需求而制作的贡瓷,简练优美的器形、精致的装烧工艺、“雨过天青”如玉般温润的釉质,展现着制作团队为迎合皇室高规格要求的成果。汝窑青瓷的温润典雅,取代了轻巧洁白的定窑白瓷,薄薄的蓝色釉层覆盖在浅灰色的胎骨上,隐隐呈现出粉红的色调,晶亮稀疏的大气泡,则印证前人所谓“寥若晨星”的特色;造型多承越窑遗风,兼有仿自中外的玻璃及金属器风格。而极有可能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卷烟厂出土标本,铁黑色的胎质,厚实的釉层中气泡小而密集,器物造型除了大体承袭汝窑的遗风,又在同类型器中另行研发而有超越汝窑之势,且黑胎厚釉形成的紫口铁足而略显敦厚凝重的氛围,却又颠覆了汝窑浅灰胎、薄釉,强调器物形与色皆美的特质。汝窑及南宋官窑在胎、釉及造型上的呈现,都可以构成分辨两者的基本元素。

青瓷 汝窑 南宋官窑 器形特点 装烧工艺 胎釉品质

舒佩琦

台北鸿禧美术馆

国内会议

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47-272

2010-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