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青铜壶分析测试及保护方法研究
青铜壶为西周晚期常见器形,但其颈部的环带纹和腹部的警餐纹的样式十分少见,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的历史价值。通过扫描电境(SEM)、能谱技术(EDS),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理化分析检测可知,青铜壶的锈蚀产物成分主要为CuCI, CuClz,3Cu(OH)2和Cu(OH)2C03及少量的Al,Si,Cl,Sn,Mg,Fe。经清洗、除锈(用10% Na2”Na4(P03)6”清除锈铁及白色沉积物),用14% NH3·H2O络合清除铜上的锈蚀产物,用5%硫脉和5%柠檬酸混合液联合处理1价铜和2价铜的锈(用10H202处理深浅不同的粉状锈),黏结修补铜壶的断处,用2%聚甲基丙烯酸甲醋溶液涂刷、封护青铜壶,形成使铜壶清洗、除锈、黏接、清除病害、加固、修补及表面封护等环节融为一体的全面保护的新方法。
博物院 青铜壶 化学成分 显微组织 文物保护
王蕙贞 金普军 冯楠 贾晓燕 宋迪生 王锋军
西北大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吉林大学,长春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吉林大学,长春 西安博物院,西安 西北大学,西安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57-60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