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金融危机生成的动态模型分析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劳资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进而全面引发资本主义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收入的两极分化又将产生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为此,政府采取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进行抑制,实施以政府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财政政策弥补私人需求的不足,同时政府鼓励居民消费(将未来购买力提前转移到现在),并努力营造信贷消费的意识和文化。为了给政府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并使居民信贷消费得以实现,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鼓励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了使本国政府和居民能够获取国外资金,本国必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使其货币在国际上居于主导货币地位。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以及货币主导国地位,必然有效推动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本国金融市场的活跃为政府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提供了条件,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了本国政府和居民信贷消费与投资,与金融市场本身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但是,金融市场扩张的同时加大了整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如何化解、分散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研究金融衍生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必然。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居民和政府负债、金融市场风险和衍生产品规模也进一步形成互动关系。以上几项因素互动发展的结果是,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必须保持需求的持续扩张,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货币政策的扩张、政府财政政策的扩张三者任何之一的停滞,都将带来连锁负面反应,但这些因素的扩张必然造成政府和居民负债的积累,然而政府和居民的负债不可能无限积累,必定有一个界限。在这个抽象的框架中,忽略了政府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和消费上。而政府投资和消费与私人投资和消费具有相同的性质,均会导致主体负债的积累,进而引至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经济主体信贷风险的积累,只不过政府的负债能力与信用度更强大而已,因此不再单独列出,用银行部门代替政府部门,主要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同时保留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本文对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先从最简单的有储蓄、无破产的货币经济模型开始,之后扩展到有储蓄、有破产的封闭经济模型,为了能够将国际金融市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纳入模型,最后扩展到有储蓄、有破产的开放货币经济模型,相对而言这是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模型。

金融危机 动态模型 货币政策 风险控制

蔡笑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博士后论坛

北京

中文

169-175

201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