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理及宏观效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具有巨大的影响,这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中显露无遗.目前,各国在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内在运行机理和外在风险诱发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究其本质,影子银行体系是依托于商业银行而存在的,其围绕金融市场运转,属于市场型金融中介机构。但是,影子银行信贷中介作用的步骤、实体和资金来源又有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同时,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影子银行间接扩大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能力;二是影子银行自身形成的新的货币供给机制。影子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信用创造能力,其信用创造机理正在持续运行。可以说,影子银行极大地推进了金融的全球化进程,资本的跨境投资活动促进了资本在全球的优化配置。但与此同时,影子银行对于金融稳定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容易诱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风险在全球分散开来。影子银行增大了全球市场的关联度,这也会对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考验。因此,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借鉴美欧等国成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的监管实践,通过分析全球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框架改革趋势,探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与完善的路径,并形成传统机构监管与影子金融功能监管的双元制模式,确保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及宏观经济良性运行。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机理 资本配置 金融稳定性

班允浩 杨智璇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财经大学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博士后论坛

北京

中文

196-207

201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