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监测与研究

柑橘大实蝇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次年羽化出土的成虫经取食补充营养后在柑橘幼果上产卵,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为害形成蛆果。因此,诱杀成虫和果园喷药是防治大实蝇为害的重要技术手段之。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因年因地而异,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室内保持土壤良好墒情的条件下,成虫羽化进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从5月1日起,大于18℃的积温达18日度进入羽化始盛期,达40日度时进入羽化高峰期,达50日度时进入羽化盛末期。由于室内条件(包括温度、土壤湿度、埋蛹深度等)较为一致,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较为整齐,从羽化初见日到终见日历时11天,羽化盛期(羽化进度从16%-84%)的时间十分集中,仅3-4天。而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由于气温较室内温度低,因此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较室内偏迟,整个羽化期和羽化盛期均有延长,前者历经18天,后者仅从羽化高峰期至盛末期就经历8天。在自然条件下,降雨分布和降雨量大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进度的影响极为明显。本试验室外羽化出土初始日与最大出土量不期而遇,其主要原因是前期降雨太少,土壤过于干旱。5月9日之前该县春季一直干旱,5月1-9日的降雨量仅为0.2mm,5月10日一场降水量为19.2mm的中雨,使土壤墒情有所改善,次日柑橘大实蝇大量羽化出土,羽化率突然达到44.04%。另外5月16-20日,日均温高达23.2-28.1℃,但没有一天降雨,土壤墒情很差,致使18-22日5天间仅羽化出土3头成虫。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本试验的室外羽化监测是在头年处理蛆果的埋果坑上盖网观察的。这两个埋果坑于头年11月6-7日埋果,坑深达2m左右(分别用挖掘机和人工),在抛撒石灰并覆土80cm的情况下尚观察到700余头成虫出土(密度为133头/m2),而在临近的两个果园,在头年11月暂时堆放过蛆果(1-2天后全部捡除)的土面上,用同样的塑料窗纱盖网,仅观察到15头成虫出土。由此看出,对于蛆果的处理,挖坑深埋的方法应予改进,或者寻求新的更为经济实用的措施。

柑橘 大实蝇 羽化监测 出土时间

黄佐全 田君 赵志模

奉节县植保植检站,重庆404600 西南大学植保学院,重庆400716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苏州

中文

28-33

2011-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