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稻穗腐病研究概况

从感染穗腐病水稻样品中分离到4种主要病原菌,根据各病原菌的形态、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这4种主要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澳大利亚平脐蠕抱菌、新月弯抱菌和细交链抱菌。通过田间抱子捕捉和在不同生育期的稻穗分离病原菌以及单独和混合接种,初步确定了层出镰刀菌为水稻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紧穗型的粳稻和釉粳杂交稻较穗型松散的釉稻更易感病,而且同一水稻品种播期越早,水稻穗腐病的发病率越高。经过对水稻品种、耕作栽培制度、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药剂筛选、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试验,初步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水稻穗腐病的技术方法:种植抗性品种,种子药剂消毒,调整水稻播种期(使易感病生育期避开有利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合理平衡施肥、少施氮肥;在水稻抽穗前5-7天和齐穗期喷药防治效果较好。

水稻 穗腐病 病原菌 病害防治

侯恩庆 刘连盟 王玲 黄世文 黎起秦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广西大学,南宁 530003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广西大学,南宁 530003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苏州

中文

676-677

2011-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