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稻害虫治理的生态工程

遵循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的规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控制作用、作物补偿机制、害虫本身的化学通讯、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农药使用、运筹肥料等养分,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对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达到粮食产量稳产丰收、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和农民收人不断增长。连续十年不用杀虫剂、杀菌剂,保留田埂等周边植被,保护自然天敌群落,水稻病虫害没有成灾,产量不减,效益更高。种植显花植物,保育天敌:田埂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批种植芝麻,田块间插花种植芝麻,田边留草花和撒种草花等,保育天敌。社会学调查、生态学实验和田间实际均表明应用生态工程的理论、理念和技术治理水稻害虫是切实可行的。在实际应用中,政策、知识-态度-行为等是决定性因素。

水稻 害虫治理 生态工程 可行性分析

祝增荣 程家安 王光华 吕仲贤 陈桂华 俞明全 姚晓明 沈卫新 何美仙 黄雪萍 刘占宇 林贤文 乔飞 周文武 刘苏 周瀛 王雪芹 郑作林 张艳茹 左兆雪 巩中军 付丙鲜 原鑫 张春红 黄元杰 梁庆梅 丁予焜 李国刚 贾芳曌 张建明 M M Escalada G M Gurr K L Heong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58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5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 金华市植物保护站,金华 三门县农业局,三门 湖州市农科院,湖州 金华学院,金华 桂林市植物保护站,桂林 Visayas State Univ.,Philippines Charles Stur Univ.,Australia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苏州

中文

743-744

2011-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