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绿色防控理论及应用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原为杂草和灌木上的多食性昆虫,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面积垦荒,改丛栽为条植,加大种植密度,增强水肥管理,实施现代栽培制度,便茶树芽叶幼嫩、肥壮、富于营养.该叶蝉转移到茶树上并成为优势种.其产卵于茶梢嫩茎组织,口针刺吸茶梢幼嫩芽叶,致芽叶失水、叶脉红变、卷边、焦枯,状如火烧,使茶叶减产、内质劣变、外形破损.该叶蝉世代重叠,繁殖力强,在其虫口高峰期3~5天就要施1次药.迄今对其缺乏有效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已成为限制我国有机茶生产的瓶颈.在我国160万公顷的投产茶园中普遍发生,损失难于计量.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虫害防治
崔林 韩宝瑜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783-784
2011-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