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批判性思考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在新闻强化时效为竞争手段的当下有着最大的优势.但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方式,电视新闻直播仍然在真实性、现场感和人文关怀的体现上有着很多的不足.电视新闻直播是在新闻事件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主持人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形式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吸引观众,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属性的报道方式,也成为人们准确及时了解世界最新动态的最佳渠道。在新闻以努力追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段的今天,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然而,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方式,电视新闻直播仍然有着很多的不足,下面从媒介批判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从新闻学角度而言,绝对的、完全等同于事物本来面貌的”真实”直播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媒介真实不等同于客观真实,直播由于其特殊的传播特点往往会给观众一种直播等同于现场的错觉。所以,直播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和展示现场,但不可能等同于现场。被播出的电视画面是对事件现场的真实记录,但这只是局部真实。直播也渗透进个人的主观的因素。电视工作者必须要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原生态进行比较、选择、加工、甚至淘汰。这种新闻真实与现场本质真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是一个永远无法真正解决的命题。施拉姆曾说过,受众对离得越远的地方发生的事,就越多地依靠电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新闻直播热潮一度兴起。然而,一直被称为电视新闻传播最高形态的新闻直播,很多时候却是并没有把”人文”的”全面”和”真实”带给电视观众。所以,在电视新闻直播盛行的当下,如何做到相对的”真实”和”现场”,如何做到健康人文的直播,或许更需要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学者进行深刻思考。
电视媒体 新闻直播 意识形态 人文关怀
周辉强
福州电视台
国内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1年(第十九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珠海
中文
273-27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