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电视新闻媒体的”微”观发展--以”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微博传播为例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7·23事故)中,微博首次以其反应速度快、关注参与面广的”自媒体”形象,全程主导参与了事件的传播与报道,为事故救援、原因调查、善后处理等环节提供了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平台,也给新闻传播业界带来一场不小的震撼.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的电新闻媒体将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本文将以7·23事件中微博传播的视角,运用传播学理论,尝试对”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做一番探究.随着微博的走红,电视新闻媒体也先后开通了媒体微博,部分专业记者也开通了带”V”字的微博,一时间,平民是记者、记者亦平民的格局,使微博在虚拟的网络上形成了一个覆盖面更广的”大媒体”。在7”23事件发生后期,电视媒体以其毋庸置疑的官方角色”后发制人”仍然占据着深度挖掘、权威发布、细致分析、犀利点评的绝对优势。虽然错过了第一时间发动救援的信息传播,但专业的报道、权威的信息依然很快将公众关注的视线,从微博上拉回到电视机前。庄严肃穆的画面,充满现场感的连线,层层解开谜团的采访,以及天灾人祸之后公布的遇难者和失踪者名单,电视媒体的官方信息发布,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的重大公众事件传播中,不可逾越的官方色彩和绝对优势。那么在全民网络时代的传统媒体,微博的出现,确实对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实这种挑战早在网络迅速兴起之时就已经存在,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巨大的冲击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电视媒体 新闻报道 社交平台 传播媒介
高红明 伍珊
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国内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1年(第十九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珠海
中文
341-34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