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地佛像衣着本土化进程中的风格变迁

佛像衣着通常是考察佛教造像风格特征及传播轨迹的关键,本文阐释了佛衣由印度传入中土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的新面貌,揭示出汉地各种佛衣样式的风格流变与兴衰.从中国佛像衣着的组成和样式的发展演变历程来看,佛衣虽源自于沙门服饰,但二者又呈各自发展的两个体系。在佛像衣着组成方面,大体未脱出”三衣+僧祗支+裙”的五衣范畴,具体表现上或有减持,却少有增加。形制上,这五衣平展开来均为长方形大布,即方服。而沙门服饰若依据北传四部律典来看,衣着种类远不止上述五衣,并且汉地在曹魏时期,沙门的僧祗支已发生了向偏衫的转变,而偏衫形制是有领有袖的成衣。至唐代,禅师百丈制定《百丈清规》,则将偏衫与裙合为直裰,这已是现今中国僧人所着海青的雏形。

佛像衣着 风格演变 沙门服饰 僧祗支 偏衫 裙

费泳

国内会议

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52-68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