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装裱工序--绢本画的覆背
古代绢本画与纸本画在覆背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差异,通常纸本画心在覆背时画心遇潮伸涨不明显,而绢本画心遇潮伸涨则较为明显,特别是尺幅大的绢本画心更甚,出现画心尺寸明显长于镶料尺寸的现象,造成覆背困难。另外,绢本画心贴上累累折条后,出现画心处厚而镶料处薄的问题,如按此装裱完成,画幅会出现不平服的现象。本文就上述出现的问题,按制作工序进行分析和阐述。绢本画心在四月镶上绫绢镶料后,在覆背受潮时,绢本画心的伸涨会明显大于镶料,致使中间画心出现”凸肚”现象,因此,在覆背时对水分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绢本画心因断折多而需贴上累累折条,故出现画心处厚而镶料处薄的问题,为使画幅装裱后达到平服的要求,在制作上常采取在镶料上加托一层宣纸的方法,使其二者在厚薄上趋于均衡。
绢本画 装裱工序 覆背技术 画心伸涨现象 水分控制
汪自强 施珩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60-165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