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苍山民间工艺研究--流动迁移所决定的”五”色工艺

在各地众多民间泥塑中,山东苍山县小郭村”五色”泥塑独树一帜.那么,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当地艺人们还沿用这种”五色”造型?它的文化根源和意义又何在呢?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苍山民间泥塑的”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长期被惯用的”五色”系统并非同一概念.苍山民间泥塑的”五色”,是一种被生产生活方式所制约而形成的优化式造型选择.由于历史上”游方”生产方式的”因陋就简”所给予制作”简约”性的限制,迫使民间艺人们以极简的五色为基础,优化工艺和造型法则,将”无序”的自然,整合成”有序”的目的性.这反过来,又应验了道家所强调的”少则得,多则惑”的深刻造物哲理.

民间工艺 泥塑 五色造型 造物哲理

顾浩

国内会议

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200-219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