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再谈”壬、壬”字形的分合--关于CJK字符集中大陆与台湾字形差异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大陆对”壬、(壬)”作为部件的选用曾一度混乱,引起过学界的热烈讨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基础、最先进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ISO/IEC 10646-1中,”壬、(壬)”两个字形的选用依然存在一些分歧,尤其是在海峡两岸,”壬、(壬)”以及以之为构件的字呈现出鲜明的对照,差异字形有81个.从字源来看,“壬”和“(壬)”是形音义皆不同的两个字,但这两个部件的字形不仅在汉碑中已经混同,在字书《拒宋广韵》中也已经混同,在明代的《正字通》里“廷”的右上部已经写为“壬”,《康熙字典》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二者的混同没有造成阅读障碍或文字混淆,其原因有二:一是“壬”造字本义是后世学者推阐所得,其主要作用是表示纪年,与字形无直接关系;二是“(壬)”早已不独立成字,作为部件多是音符。

现代汉语 字形差异 中国大陆 台湾

张素格 陈双新

安徽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

湘潭

中文

121-126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