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标记的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等级分析
目的:为更有效地制定我国地方鸡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16个微卫星标记计算我国12个地方鸡品种(白耳鸡BAI、茶花鸡CHA、大骨鸡DAG、河南斗鸡DOU、丝羽乌骨鸡WUG、固始鸡GUS、狼山鸡LAN、鹿苑鸡LUY、藏鸡TIB、仙居鸡XIA、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OU)间DR遗传距离、基因流(Nm)、杂合度和各群体基因组分数分布,并采用Weitzman和Caballero两种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分析了各品种在遗传多样性最大化保护中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固始鸡与其他11个鸡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远(0.2095),基因流最小(1.1411);藏鸡与其他11个鸡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近(0.1013),基因流最大(2.7730).12个地方鸡种中,除萧山鸡、鹿苑鸡和藏鸡外,其他群体的基因组分数均大于80%.Weitzman保种理论分析表明,固始鸡、河南斗鸡、茶花鸡、丝羽乌骨鸡、北京油鸡对总群现实多样性的品种贡献率较高(>10%),与这几个鸡品种具有独特的特征特性和相对封闭的品种形成历史基本一致.Caballero保种理论分析表明,茶花鸡、河南斗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大骨鸡、藏鸡和萧山鸡对总群遗传多样性有正的贡献率,与Weitzman保护理论确定的保护等级顺序相比,固始鸡、藏鸡和萧山鸡的保护等级发生了较大改变,主要原因是Weitzman保护理论没有考虑到品种内遗传多样性. 结论:在分析家禽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等级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和品种内遗传多样性.
地方鸡种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保护等级
韩威 李慧芳 朱云芬 束婧婷 徐文娟 陈宽维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扬州225003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270-276
2011-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