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热辐射对钢铁工人视觉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文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炼铁、炼钢、轧钢等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在职男性,接触组222人,年龄35~57岁,工龄10~33年;非接触组145人,年龄34~55岁,工龄10~35年.追踪两组十年前后晶体检查结果,结合高温现场检测数据,了解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岗位热辐射对视觉的影响.结果显示,1998年接触组与非接触组各种自觉症状比较X2=0.025,p>0.05,RR=1.06;视力比较X2-2.30,p>0.05,RR=2.09;两组外眼检查情况(沙眼、翳状胬肉、结膜充血等)X2=7.22,p<0.05,RR=1.27;两组左眼晶体比较X2=3.51,p>0.05,RR=1.89;右眼晶体比较X2=2.27,p>0.05,RR=1.74;2009年检查结果接触组与非接触组视力比较X2=6.32,p<0.05,RR=2.83;左眼晶体比较X2=3.95,p<0.05,RR=1.90;右眼晶体比较X2=4.41,p<0.05,RR=2.02;接触组有两例白内障人工晶体置换术后.以上结果表明,两组除外眼检查情况(沙眼、翳状胬肉、结膜充血等)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体征均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未发现职业性白内障(cataract),所有接触高温热辐射作业人员均佩戴防护眼镜.

职业性疾病 视觉损伤 流行病学 热辐射 防护眼镜

孙玉欣 程子权 闫红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鞍山 114001

国内会议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广西柳州

中文

441-445

2011-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