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石涛=后印象派?--现代主义影响下二十世纪初中国绘画的演进

在西方现代主义入侵的阴影之下,中国的文人们被文化比较这一概念深深吸引.这种将现代西方发生的事情与中国传统的伟大历史相联系的随意比较在很多方面令人震惊,但这种主张在晚清以及民国早期(甚至在当今的时代)却并不是孤立的.这篇论文的目的即在于追溯出20世纪上半叶,为了适应对现代性的急切渴望,中国的艺术家所作出的理性反应.文章将以世纪之交,在包括蔡元培(1868~1940)以及陈师曾(1876~1923)在内的名人推动下,中国艺术所呈现的理性和直觉感受的结构为开端,下接对一些特定的艺术作品以及理论写作的解读,范围包括世纪之初黄宾虹(1865~1955)在抽象方面对西方趣味的被动接受,到20年代刘海粟在石涛和凡·高之间(也可能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和刘海粟自身之间)作比较的积极追求.在重构现代水墨画家思维状态的时候,笔者将融入对思想史框架中文学来源的经验式和文本式考察.而除此之外,为了诠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方式,笔者将再次借用利文森关于”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二分法理论.

绘画艺术 历史演进 现代主义 思维状态

朱岩飞

俄亥俄州立大学

国内会议

2011年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250-269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