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陈列室收藏中一件个人化仪礼对象的身份确认
南亚艺术史研究的经验显示,神祗们(男神和女神)石像的出现通常比他们在文本中的记载和描述出现的时间更早.本文主旨在对现藏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Situation Kunst”(for Max Imdahl)之亚洲艺术陈列室,约成于九到十二世纪中印度的一尊谜样的女神像进行首次(或者再次)确认.这尊女神像唯有被置于南亚思想史的脉络中,并将之视为一件理念与象征的跨文化交流模式的案例,才有可能被了解并确认其身份. 在耆那教的理念与思想的复杂系统及其内在宇宙论的高度分类排列之下,Vajra(s)mkhala(a)隶属第四渡津者(the 4th TiTrthannikara)之Abhinandana,即夜叉女(yaksi (a)).在目前的研究阶段,特别是在其图像学上的特殊性,这尊藏于波鸿的塑像与耆那教和佛教的文本中的描述皆不符.然而,在她四只手之一所握的一件不寻常的持物,锁链(梵文:(s)mkhala)暗示了其身份可能为Vajrasrnkhala(a)或Vajrasrnkhali.,她可以被理解为一件个人化的仪礼对象,在佛教仪轨实践的发展中可以被视为夜叉女;另外,在耆那教诸神的脉络中,她则可被视为是Vidhya(a)deviTs,因为其莲花座与波鸿塑像类似. ”大智”(maha(a)vidhya(a)s)的观念源自于印度教范畴中的早期(S)a(a)kta文学.这尊谜样的女神像留下若干问号.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图像学和”风格”上的独特性.考虑艺术史和图像分析研究中多重文化的角度,这尊知识女神像(vidhya(a)deviT)无疑地为研究早期印度教、佛教与耆那教中的作品形式,以及理念与知识的跨文化互动和交流提供了有趣的面相.
女神石像 身份确认 艺术风格 图像学
安德烈·比尔维什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柏林洪堡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54-362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