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防渗结构表面变形监测技术综述
根据近年来监测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对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防渗结构表面变形监测的方式、方法和采用仪器设备进行了说明和探讨,在监测设计时,测点的布置和仪器选择要以监测方便和工程安全评估为目的。测点布置要有针对性,应形成监测断面与测线,并尽量与内部变形监测断面统筹安排,便于监测数据资料相互印证。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案和监测仪器。设计过程中,需进行监测网精度和强度论证,以确保监测精度。由于多路径效应的存在,在采用GPS系统进行表面变形监测时,基准点和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地表相对平坦的部位,尽量避开陡坡或高大建筑物,也可在GPS天线中设置抑制板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近年来,建设系统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概念逐渐为国内水电业界所青睐,一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方逐步认识到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再片面强调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而是站在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高度,不仅强调设计和施工的成本管理,而且重视运行和维护的成本管理,追求整体的投资效益。基于这种管理理念,常规表面变形监测方式的低建设成本优势不再突出,基于测量机器人或GPS的自动化表面变形监测方式,由于其后期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且易于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后期运营管控模式,其优势越来越明显。
抽水蓄能电站 水库工程 防渗结构 表面变形 监测技术
彭烁君 刘宝昕 李晓东
武汉大学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网调峰与抽水蓄能专委会第16届抽水蓄能学术年会
哈尔滨
中文
121-12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