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旱对许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冬小麦是许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整个生长季跨越了秋、冬、春、夏四个季节,产量受农业气象条件影响波动较大.近几年来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干旱是制约全市冬小麦生长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因此研究许昌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对策,对于制定各项抗灾减灾措施,提高小麦的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指导.为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及进而采取科学的防旱、抗旱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干旱影响作物产量年年发生,影响程度年度间差异很大,干旱严重的年份可导致作物明显减产,即便是多雨年,作物也因水分分配不均而降低产量,干旱程度的年际变化,是造成产量逐年波动的主要原因。轻旱发生次数占27%,中旱发生次数占22%,重旱发生次数占56%,重旱每年一遇,且随生长季呈增加趋势。伏旱、秋旱、冬旱、春旱、春末夏初旱发生的频率分别为41%、48%、65%、57%和67%,约两年一遇或三年二遇。进入80年后干旱强度增强。 小麦干旱中,上年度秋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为显著。70年代后期以来冬季持续出现暖干气候,加之春旱频繁发生,跨年度的持续干旱、小麦生长季四连旱和上年秋、冬、春三连旱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减产年份为100%,气象产量占趋势产量的16%以上。二连旱以当年春旱和春末夏初二连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减产年份86%。 农业生产对策包括: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②采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节水技术并举,增强抗旱能力。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节灌技术,增加水浇地面积,合理耕作,蓄水保墒,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③培育推广优质高效的旱作品种。④建立抗旱栽培新体系,选育高产抗早作物和耐旱品种,合理布局农作物。⑤科学造林,搞好农业生态建设,调节区域气候环境。⑥加强对灾害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并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粮食作物 干旱 年际变化 植物产量

赵巧梅 苏丰敏 方彦召 刘玉巧

许昌市气象局 河南许昌461000 禹州市气象局 河南禹州46167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586-590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