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区两次特大山洪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简称豫西),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有洛河、鹳河、淇河三大水系.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山谷深度大,汇水面积广,构造复杂,切割严重.境内部分山丘区以变质岩、严重风化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组成的山体为主体,易冲蚀,有利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形成;山丘区坡陡谷深、高程起伏大,产流快.因此,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极易突发成灾.但由于卢氏县年暴雨次数少,以往对其致洪暴雨的研究也较少.2007年和2010年的7月下旬卢氏县相继出现百年难遇的暴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希望通过对两次致洪暴雨的天气形势背景、动力、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以及雷达风廓线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卢氏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两次致洪暴雨形成的环流背景,均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与贝加尔湖或蒙古高压打通形成高压坝相关。700hPa陕南低涡切变线也是致洪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200hPa高空反气旋流场与低空西南风急流或超级空急流的配置或与长时间维持的10-12m/s的西南风带的上下层辐散辐合,有利于加强天气尺度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雨的产生。200hPa偏北风与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也是有利于短时局地暴雨产生的有利形势。强降水位于水汽辐合带的西北侧或水汽辐合带上。两次过程降水出现前能量不断积累,假相当位温经历了极大值阶段;降水出现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假相当位温处于谷值阶段。“7.29”和“7.23”过程第2阶段中西南气流稳定深厚,有利于风暴的持久维持。“7. 23”过程中第1阶段则主要表现为低层1.2-1.5 km风切变较大,“ND”的变化特征反映了降水的变化。
暴雨过程 副热带高压 低涡切变线 高空反气旋 上升运动 垂直风切变
效文娟 高省莉
三门峡市气象局 河南三门峡472000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660-664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