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漯河市近53年气候变化特点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随着冰川、雪线的上升,海水融化及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气候问题,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漯河作为内陆省中南部的一个省辖市,是洪涝、干旱、雷暴、雨雪冰冻等灾害频发的地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漯河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和可持续发展,对近53年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漯河的气候变化特点,并提出应对措施.漯河的年平均气温呈逐渐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气温明显变暖,而夏季则略变冷,近50年来降水量变化区间为377.1-1455.6mm,降水量基本在平均值804mm的±25%内波动,光照时数波动范围为1811.1-2369.4小时,上下相差30%,近几年漯河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近10年霾和雾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较前40年平均每年日数增加30%以上,空气能见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漯河年无霜期日数呈增加变化趋势,则霜期日数呈逐年递减趋势。根据以上漯河气候变化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应对建议: 科学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善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布局,充分利用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可能有利的影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无霜期增加使小麦霜前生长时间长,易造成旺长,从而导致冻害,冬季发育期缩短,返青、拔节发育期提前7天利于生长,但管理应跟上,防止春旱和关键期的水分的需要。 认真分析地区间的气候特征和适应性,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对于林木的引种,应考虑温带耐热的树种,考虑升温气候背景下的耕作栽培模式。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加大了耐热品种的危害,因此应多样化树种,应对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灾害。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以应对极端异常强降水天气。注意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改造和建设,以应对夏季短时强降水对排水工程的考验。 气候异常使得冬季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加剧,应加强雨雪冰冻天气下的电业、通信、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转,做好突发应急准备。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部门合作,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体系建设。

气候变化 气象特征 灾害预防

江清霞 惠付梅 葛战旗 董羽仑

漯河市气象局 河南漯河46230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688-694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