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南省降雨径流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天然降水是维系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降水是陆地水体的直接和主要来源.河南省跨我国第二、第三两级地貌台阶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对空中水汽来源与降水的形成,降雨径流和水资源的来源和开发利用带来显著影响.河南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基地,用全国总面积1.74%的土地,生产了占全国1/10的粮食,河南省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河南省也是全国第一养殖业大省,牛、羊、猪饲养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第3位,规模化养殖业在畜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粮食种植和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质,经降水径流进入水循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从降雨径流与水环境特点看,只有产流才会造成水体污染.研究探索降雨径流与农业污染的特点,对于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豫南和豫西南水资源量、产水模数均较高,豫北和豫西山区水资源量、产水模数均较低。全省多年及丰、平、枯水期产水系数南部大于北部,丰、平、枯水年产水模数差别较大,不同地区产水模数差别明显,山区大于平原,丰水年大于枯水年。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地下水位下降。 全省多年蒸发量和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差别,豫西蒸发量和降水量都低于全省平均值,豫南蒸发量和降水量都高于全省平均值,豫东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全省平均值,而豫中和豫北蒸发量高于全省平均值,而降水量低于全省平均值,这些特点造成豫北和豫中干旱年份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也是河流水质污染最重的地区。 河南省人均耕地少、复种指数高、种植作物结构单一,高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均加重了土壤的负担,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差,加重降水径流的养分流失污染。 在河南省耕地少、人口多,粮食和畜牧增产趋势不可逆转,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实现改善水环境的目标,任务是艰巨的。从上述降水径流水资源、土壤分布及构成特点、种植作物品种等方面看,从认识气候与农田土壤客观规律、采用因地制宜的技术和有效管理措施如手,能够确保农田不排水或少排水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最好途径。 建议深入研究河南省不同区域农田土壤特点及作物对水肥需求的规律、采用节水减污新技术、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成立有利于农业污染控制的机制、完善配套污染控制的技术政策、加强农业生产与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模式的宣传。

农田土壤 污染控制 降雨径流 环境质量

钟崇林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450004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744-750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